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欢迎您访问昌邑博物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博新闻

吊汉逸民逄君赋——昌邑古代诗文欣赏之三

文章分类:文博新闻     发布时间:2020-07-22

逄萌(约公元25年前后),字子庆,汉代高士,今昌邑都昌街道南逄社区人,周代齐国名将逄丑父后裔。因家贫,为县里供事,被任命为亭长。一次县尉经过,逄萌前往迎候,事后扔掉手中的盾牌叹气说:“大丈夫怎能为人驱使如此?”于是离家来到都城长安,学通了《春秋》。当时外戚王莽杀其子宇,逄萌对友人说:“三纲绝矣,天下将乱,若不离去,必将招祸。”即摘下帽子,挂在城门之上,回到故乡,带领家眷避祸去了辽东。“逄萌挂冠”的成语即由此而来。光武帝刘秀即位,逄萌从辽东来到崂山。北海太守久闻他的高名,派官吏去拜谒,逄萌避而不见。后来朝延下诏征请,欲任以高官,他又托辞年老不就,以寿终。事迹详载于《后汉书·逸民传》中。

后人仰慕逄萌高风,改称他的家乡为“逄公里”。《金史·地理志》中记载:“都昌,有逄萌冢”。明隆庆二年(1568),邑人孙梦豸在西岩山(今都昌街道岩山社区)前倡建专祠来纪念他,山东提学使阳明学派著名学者邹善为撰《逄萌祠记》,并因之为“养志书院”,孙梦豸则撰写了《吊汉逸民逄君赋》,由友人兵部左侍郎葛缙(今奎聚街道王葛山下村人)以隶书题额,以小篆书丹后,立碑于书院之内。原石残件2017年底在都昌街道刘辛村发现,现收藏于昌邑市博物馆碑林。

逄萌画像

 吊汉逸民逄君赋》高度评价了逄萌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品格,还将他与孔子和颜子相媲美,并明确表示自己隐居于西岩山,是步乎夫子之踪”。今将全文标点如下:


陟西山以南望兮,云树纵横。厥里曰北逄、南逄兮,诞子庆乎笃生。归故里兮,遗芳名。廉顽起懦兮,直继乎伯夷之清。

我生虽后兮,乡邑则同。潜德宛其在目兮,与天地共无穷。爰求其苗裔兮,不可获。纷如其里之人兮,将上下而求索。独惭乎非予之俦兮,应山灵之笑我。老冉冉其将至兮,犹此志之不果。

吁嗟子庆!奚为其遁兮,余又奚取哉?坐翠微以流盼兮,固千载之一哀。相凤凰之高翔兮,时览德而下之。孔子之与颜回兮,亦曰行藏不违。

其时当西汉之季兮,子耻为人役。一掷盾而去兮,值莽之篡逆。痛三纲兮,沦替。倏解冠而挂兮,浮东海而长逝。耻食其粟兮,飘然无累。民到于今兮,服子之义。义声兮一激,群雄兮并争。诞光武以帝室之胄兮,一举兮功成。纷贤士之振袂而出兮,龙行云从。胡子之累征不已而不起兮,竟不能绘云台以驰声。岂果如子之言兮,年岁之既耄。抑以政归台阁度大行之难兮,故从其心之所好。

吁嗟中道不可见兮,孔子尚有取于废中之权。岂达人之轻轩冕兮,自前世而固然。高凤兮,日远。抚余膺兮,旷百代而相感。悲夫今之世兮,益隘以周容。偭规矩而背绳墨兮,竞委曲以为通。

余兮,余兮,疏且庸。聊高卧于西山兮,以步乎夫子之踪。


孙梦豸撰、葛缙书丹《吊汉逸民逄君赋》原石拓片

孙梦豸(约1555年前后),字应兆,号槐窗,昌邑门八村人。明嘉靖乙卯(1555)举人,丙辰(1556)进士。初任灵宝县令,以清廉著称。升河南道监察御史。曾上疏极谏明世宗郊祭、乘马、佩剑行部、办鳌山灯料,不慑忌讳,侃侃有风裁。后出为岳州知府,以疾请求致仕,两台屡荐不起。孙梦豸自幼英敏,克敦孝让,致仕之后,慕林泉之美,隐居于西岩山,筑西山草庐、心远亭、玩月轩,且前后植树数千株,使西岩成为一邑名胜。他人品方正刚直,博学多文,晚年编次平生诗文为《孙槐窗诗文集》若干卷。卒后,入祀昌邑乡贤祠。

 


版权所有:昌邑博物馆  鲁ICP备20020536号-1

地址:潍坊市昌邑市利民街5号    邮编:26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