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干将军倡修的万里桥与新开河
文章分类:文博新闻 发布时间:2020-08-05
近日,昌邑市龙池镇政府积极作为,主动提升潍坊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万里桥”周边环境,打造文化景观,为全市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与利用树立了典范。后续昌邑市博物馆将与龙池镇积极协作,将该桥进一步修缮,并恢复有关碑刻。
“万里桥”又名“白塔桥”位于东白塔村东北,其与新开河的兴建,均与籍贯是本村的北洋政府陆军中将陈干有关。
清理施工现场
陈干将军
陈干将军与万里桥
东白塔东北旧有排水沟渠(后疏通为新开河河道)上有简易小桥,是周边村落到柳疃的必经之路,年久坏损,村人陈雨琴倡修,因工钜费繁,未能修成。1919年,陈干出任陕西省实业厅长,闻知其事,慨然自任,出面募捐,并请族长陈省吾等主持经纪其事,次年(1920)五月完工,修成一座坚固雄伟的石桥以利行人,陈干还撰写了“白塔桥记”,立石桥头。1922年,康有为先生为其命名为“万里桥”,刻石纪念。
1920年陈干撰《白塔桥记》刻石
附:白塔桥记(注○为被毁之字)
○○弟雨琴为修桥心力交瘁,未见其成而○○○○多引以为憾,是以纠合群力,以完此举。○○○○年经始,次年夏五月告竣,董事为族兄00、族长省吾,赞助者均录于碑阴。谚曰:“入其○OOO便知强弱,乡区亦如是。后之来者,可不○○!中华民国九年岁在庚申夏五月村人陈○○○(干拜撰)、知昌邑县事德清余○○○○(拜书)。
碑阴:万善同归
香港商号共捐洋二百八十元 复盛增捐钱伍拾吊
烟台商号共捐洋二百一十元 阜盛茂捐钱伍拾吊
青岛商号共捐洋一百八十元 复盛裕捐钱伍拾吊
北京商号共捐洋一百七十元 同聚泰捐钱十二吊
上海商号共捐洋一百五十元 协盛利捐钱十二吊
○○兴捐钱十二吊
(下缺九行) (下缺九行)
○兴○捐钱伍拾吊
利盛泰捐钱伍拾吊 福兴公捐钱六吊
敦和行捐钱伍拾吊 永聚福捐钱六吊
○纶店捐钱伍拾吊 泰和号捐钱六吊
○盛兴捐钱伍拾吊 利源茂捐钱五吊
永星成捐钱伍拾吊 史成义捐钱五吊
○○ ○○ 恒顺利捐钱十二吊
○○ ○○ 同顺详捐钱五吊
领袖陈○ ○○ 聚成东捐钱五吊
○○ ○○ 孙善继捐钱五吊
○○ ○○ 利盛祥捐钱五吊
康有为题写的“万里桥”
陈干将军与新开河
昌邑北濒渤海,沿海村庄多处于海泛区,地下水又苦又咸,各村居民为解决饮水困难,多于村头开挖湾塘,收集雨水以备饮用。每逢旱季,池枯塘涸,就得远行至十余里外运水。凡蓄水湾塘皆派人看管,并制定了种种规定加以保护,不准洗浴、放鸭洗衣、洗菜……凡有违犯,罚钱若干。尽管有以上规定,但死水一潭,时间久了,也要变质、发霉,生长寄生虫,村民饮用不洁的池水,多生各种疾病。西北乡白塔、瓦城、姚洼街、邓家庄、徐家庄、东利渔等十余村(均属今龙池镇)饮用水源曾一度依赖邑西与潍县交界处的渔河、浞河,但因年久河淤,水道不通,复依赖湾塘积水。饮用水尚且如此,更谈不上农田灌溉,人民生活困苦异常。
1923年,威案以未签字拖延。陈干对政府的处理方式感到失望,回到故乡,在创设村塾的同时,看到故乡吃水艰难,感到非常地痛心和焦急,决心广集财力,带领家乡人民挖一条既能灌溉又能解决饮用的新河,并亲自勘察地形,确定线路。因工程浩大,征地、供食等项所需甚钜,陈干请康有为题写了“新开河”河名,撰印公启,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他首先捐款以倡。此举得到了国内外工商军政各界的大力赞助。款项落实后,在族弟陈贵锷等的协助下,动员西北乡十余村青壮年1000余名按计划施工,一月时间工程完毕。新开河宽十米左右,深三米左右,自白塔村西南达于浞河,向西通于渔河,使两河贯通,引水沿村东注地绕至村后,经姚洼街、瓦城等村入浞河故道,至利渔村北流入海。全程80余里,清淤约60里,新开约20里。从此之后,西北乡沿海十余村解决了饮水同题,并可利用河水灌溉田园,造福民生甚厚。1924年初,工程完工,陈干请康有为先生题写了“新开河”三个大字,并请《清史稿》副总纂胶州人柯绍忞撰写了《新开河记》,刻石纪念。
柯绍忞
附:新开河记
昌邑为滨海县,北至海,地皆广斥,凿井十余丈不及泉。城西之水曰浞河、曰渔河又曰虞河,即溉水也,俱北流入于海。二水甘可饮,西北诸村赖之。岁久垫淤,民艰水饮,多疾病。陈君明候,居城西白塔村,距渔河二十五里,距浞河十三里,相度地形,思纾民困。乃醵资鸠工,自白塔西南开河,以达浞河,引浞河西南流,以通于渔河,渔浞合为一水。又自白塔北缘姚洼街、瓦城诸村,津浞河故道,至利渔村,北入于海,共八十里,名之曰“新开河”,于是西北诸村皆得其饮焉。功既竣,陈君嘱余撰文记之,俾后之人,更继为之,勿废前功,用意至勤矣。君见义勇为,趋公益不遗余力,兹其一端云。甲子夏四月,胶州柯劭忞撰。
康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