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欢迎您访问昌邑博物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昌邑市博物馆理事会2017年度工作报告

文章分类:信息公开     发布时间:2020-04-30

昌邑市博物馆理事会2017年度工作报告

——理事长 王伟波

今年以来昌邑市博物馆理事会严格遵循《昌邑市博物馆理事会章程》开展议事、决策工作,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全面推进昌邑市博物馆各项工作,为昌邑市博物馆的创新、跨越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认真组织开展“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

按照市委关于开展“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为根本任务,在单位党员干部中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协调推进昌邑市文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积极开展业务工作

1、文物保护工作:今年以来,市博物馆积极帮助争取省级资金,指导完成了昌邑齐西民居--齐氏家庙维修保护工程、菩萨庙维修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昌邑抗日殉国烈士祠维修保护工程及姜泊“五大功”、“功泰号” 民居建筑文物保护工程。

2、启动廒里古代沉船遗址发掘工作。昌邑廒里村古沉船遗址位于位于昌邑市下营镇廒里村东北漩河防潮大坝北侧,沉船点东临金晶大道 0.8 公里,北距胶莱河南堤约 0.06 公里,2008年漩河大坝施工时发现,即被淤埋,周边有船体残件散落。该项目在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昌邑市政府、昌邑市文广新局监督指导下,由省水下考古中心、昌邑市博物馆主体执行,同时联合中科院遥感所、日照市考古所,并邀请博兴县博物馆、新泰市博物馆共同参与。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船体发掘;第二阶段文物保护规划;第三阶段为船体修复、展出。目前正在进行第一阶段工作,我馆与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发掘队现已入驻沉船遗址发掘工地,开始对沉船遗址进行发掘。

3、启动辛置墓地出土文物资料整理工作。辛置墓地发掘工作自2010年开始,先后历经5个发掘季,共计出土文物3000余件,现部分文物存于市博物馆文物库房。今年经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多次协商,现已启动辛置墓地出土文物资料整理工作。由市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山东大学联合组成的资料整理队伍于今年10月份开始对出土文物进行资料整理工作,截止到11月份,已完成896件文物的摄影工作,完成人骨鉴定100余具,完成墓葬信息整理500余座。

4、启动昌邑古代盐业遗址勘探及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该项目包括三个作业片区,一是位于下营镇的火道——廒里盐业遗址群,东西6公里、南北8公里,面积约50平方公里,已经发现盐业遗址170余处;二是位于龙池镇东利渔村东北的东利渔盐业遗址群,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3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已经发现盐业遗址41处;三是位于东利渔东鄑邑故城及其周边的鄑邑盐业遗址群,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该项目工程招标工作已完成,由昌邑市博物馆、山东海岱文化遗产保护咨询服务中心及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组成的勘探队伍已入驻勘探工地,开始对昌邑古代盐业遗址进行全面勘探。

5、积极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根据昌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安排,我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先后对《潍北农场20MW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潍莱高铁天新庄牵引站220KV线路工程走径项目》等工程项目选址进行了现场勘察,并将勘查结果及时上报文广新局。

6、积极推动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和利用。协助卜庄镇打造峻青旧居及峻青文学馆,协助龙池打造红色马渠政德教育基地以及齐氏家风家训馆,修复陈干将军墓园并打造陈干将军生平陈列馆。

三、提高服务群众水平,做好免费开放工作

一是主动做好服务工作。设立了党员志愿服务岗,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轮流在志愿岗免费为观众提供讲解及引导参观服务。二是加强环境整治。多次对草坪花木进行修剪、喷药除虫,为观众创造了整洁美观的参观环境。三是恢复打造黄元御纪念馆。投资五万余元,重新布置黄元御纪念馆展示陈列,修复院内参观服务设施,新增设残疾人卫生间及无障碍通道。

 


版权所有:昌邑博物馆  鲁ICP备20020536号-1

地址:潍坊市昌邑市利民街5号    邮编:26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