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闵先生《风雨平生》编校感言
文章分类:文博新闻 发布时间:2020-09-11
张学闵先生为人忠厚诚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我尊敬的前辈耆英。
我与先生相识,可追溯至1992年,时先生刚由市职教办转文山诗书社办公室任职。初次见面,我将数年整理的《昌邑历代文征辑稿》呈请先生指教,先生翻阅之后,认为很有价值,嘉勉之余,当即用铅笔将我书题误书之“曆”字改为“歷”字。当时我十九岁,先生六十二岁,其谆谆之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请训质疑,诗酒往来,我以父师侍先生,先生则以生友待我,如水之谊至今保持了二十余年。
2014年,先生已八十四岁高龄。2月15日,将其手录《平生大事记》及回忆文章共六十三万余言托付与我,嘱为删编成书,捧着十九册沉甸甸的书稿,我感到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初稿打印完毕,我即将全书厘定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平生记事》,共分:婴幼儿时期(1931-1937)、小学阶段(1938-1948)、教师十年(1949-1958)、右派二十年(1959-1978)、恢复工作与职教十年(1979-1994)、晚年生活(1995-2014)六个部分,按年系事,这可以看做是先生的年谱。下编为《耄年杂忆》,共收录新旧回忆文章十四篇,可以看做是先生的自传。半年的时间里,我对稿件进行了三度删修,并对部分内容做了技术性调整,存四十万言。
先生具有深厚的国学基础,文笔流畅朴实,不隐恶,不溢美,在校读稿件的过程中,我跟随着先生的笔触,置身于不同时代与氛围,多少次不知不觉地流泪、感叹、欢欣,沉浸其中,如同身受。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曾这样评价过季羡林先生的文风:“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我想,将钟先生的这段话拿来评价先生这部书,也是合适的!
该书是先生的一生实录,虽然稍显琐碎,但由此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先生之行迹与执守,更可窥见近百年来昌邑基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部书的地位就显得不同寻常,因为它的问世,补充了昌邑近现代史资料中的一个重要缺环,着实不可多得!
8月30日,校编既毕,书此志感,复为韵语系之曰:
世路经过亦恬然,少年志学老不迁。
辞采汪洋无多士,气度谦谦有比肩。
执手且传名山业,秉烛再续一字缘。
他年鄑史文苑传,铁笔特记风雨篇。
王伟波
2014年8月30日
作者简介
张学闵(1931-2015),字效骞,又名学敏,字颖忱,山东省昌邑市角埠村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山东历史学会会员、昌邑文史资料员、昌邑集邮协会常务理事。
1948年高小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小学校长、高小教导主任。1958年错划为右派,回家务农。1978年改正后复职,先后在南逄中学、双台中学、昌邑师范等校任教。1981年退休(1988年改离休)后,被县职工教育办公室聘任为职工教师。多次被评为县、市级“优秀教师”。1992年参加昌邑文山诗书社,任理事、双台分社社长,2005年兼任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与乡村公益事业。一生好学,著书不辍,在省、市、县级刊物上编写发表诗词、论文、文史稿、历史故事、小品文等数百篇,出版故事集《清廉谱》、诗文集《乡韵俚情》、回忆录《风雨平生》,另编有《张氏族谱》。
张学闵先生晚年照片
1954年摄于昌城
1978年8月8日摄于角埠小学
2003年9月16日在文山诗书社芙蓉(双台)分社举办诗书讲座
部分著作
部分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