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得住 用得好 产业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昌邑模式”取得良好成效(上)
文章分类:文博新闻 发布时间:2020-10-13
一、工作概况
昌邑市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渤海莱州湾南岸,历史悠久,人文丰厚,是东夷文明的发祥地。目前登录不可移动文物784处,居全省第三位,其中国保1处,省保27处,市保49处,县保101处;馆藏可移动文物8.7万件,居全省第十位,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26件、三级1179件。
昌邑又是革命老区,是建立中共地方党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生命线”——渤海走廊的重心,涌现出了于培绪、卢志英、陆升勋等一大批著名革命英烈。目前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1处,其中国保单位——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1处,省保单位——潍河碉堡群、陈干故居暨墓园、李福泽故居、王滨故居4处,市县保单位——胶河战役烈士陵园、中共昌南县委旧址、西海军分区后方医院、中共胶北特委旧址、魏坚毅故居等26处,总量居潍坊市第一。2020年6月,昌邑市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录。
昌邑市委、市政府一贯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尤其是近三年来,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面,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围绕“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加大研究和挖掘力度,完善多方参与和多元投入机制,修缮保护了一大批革命文物点,串连打造了东、西、南三条党史党性教育与红色旅游线路,使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成为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撑,形成了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昌邑模式”。
二、实施措施
一整合资金,加强对革命文物点的修缮保护,做到保得住。三年来,争取上级文物专项保护资金和利用社会资金2000余万元,先后完成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胶河战役烈士陵园、中共胶北特委旧址、董书香故居、王滨故居、李福泽故居、中共昌南县委旧址、陈干墓园等20余处革命文物点的修缮保护,确保了文物安全。
二是依托革命文物和相关资源,打造了一批红色展馆,做到用得好。三年来,先后由市财政投资2000余万建成了以“信仰”为主题的“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1个,利用社会资金2000余万,建成李福泽将军事迹陈列馆、徐迈事迹陈列馆、峻青文学馆等专题展馆10 个,姜泊村史馆、瓦东村史馆等各具特色的红色村史馆近百个,柳疃镇72个村实现了村村都有村史馆。
三是依托革命文物与相关展馆,打造了三条党史党性教育与红色旅游线路,做到产业化。东线主要串连市党史馆、中共胶北特委旧址、西海军分区后方医院旧址、峻青文学馆、王滨电影艺术馆、陆升勋事迹展览馆和李福泽将军事迹展览馆,西线主要串连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红色马渠、齐氏家风家训馆、徐迈事迹展览馆,南线主要串连胶河战役烈士陵园、昌南县委旧址、朱树屏事迹展览馆等。
三、社会经济效益
一是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党性廉政教育初步实现互促共进。构建起融党史党性、政德政风、家风家训“三位一体”文化旅游综合体,现已接待参观学习培训的各级党校、机关事业单位500多个,累计培训学员10万余人。
二是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初步实现互促共进。龙池、卜庄、饮马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乡镇推出一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党性教育”的红色文旅综合体,走出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是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文艺精品创作初步实现互促共进。在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山东省电影家协会举办的“第十一届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中,昌邑拍摄的公益微电影《你的选择》获社会单元公益片一等奖,《渤海英魂》获社会单元故事片三等奖,《爱在潍水》获社会单元故事片优秀奖。身边的榜样系列微视频《听老革命讲那过去的事情》获山东省委组织部举办的2018年度全省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评选活动一等奖。
四是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对外文化交流初步实现互促共进。2018年12月成立了潍坊市红色文化研究会昌邑分会,与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联合举办了“昌邑市首届红色文化研讨会”,特别邀请了毛小青、蒋自伟等红色文化研究专家现场指导。2019年6月与中国现代史学会联合举行了“渤海走廊革命斗争史”理论研讨会。
四、工作创新点
一是互促并进,全方位融入的理念创新。改变过去为了保护而保护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保用并重、全方位融入、互动式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品牌打造、文艺精品创作、文化载体培育、党性廉政教育、对外文化交流、乡村文化振兴有机结合,合作多赢,促使革命文物资源释放更新的时代价值,更好的社会效益,更优的经济效益。
二是共建共享,因地制宜的建设方式创新。共建共享,群众参与,让镇村红色展馆的建设成为群众“自己”的工程,在展品征集过程中,采取了“众筹”的模式,由群众提供展品,所有权归群众所有,展馆拥有展示权,有效解决了革命文物展品征集难的问题。每一处镇村展馆的建设,做到因地制宜,言之有物,追求内在美,不是在豪华程度上做文章,让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在乡村也易于推广。
三是聚点成线,打造特色旅游路线的手段创新。串连起东、西、南三条红色旅游路线,构建起全市红色文化旅游新格局。全力打造“红色生命线—渤海走廊”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了34处现场教学点,弘扬传承革命主义精神,做强做大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四是共同参与,协同作战的良性工作机制创新。破解了少数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逐步形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博物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部门与各乡镇共同参与,协同作战的良性工作机制,激发了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强大合力,无限活力。
五、相关照片
01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龙池镇北白塔村)↓
02中共胶北特委旧址(卜庄镇西董村)↓
03胶河战役烈士陵园(饮马镇)↓
04李福泽将军(两弹一星功勋人物)故居暨李福泽将军事迹陈列馆 (下营镇火道村)↓
05陈干将军(民主革命先驱)墓园暨陈干将军生平陈列馆(龙池镇东白塔村)↓
06峻青(著名作家)旧居暨峻青文学馆(卜庄镇广刘村)↓
07徐迈旧居暨徐迈事迹陈列馆(柳疃镇太平集村)↓
08西海军分区后方医院旧址暨姜泊村史馆(卜庄镇姜泊村)↓
修复前
修复后
09陆升勋(胶东军区副司令员)故居暨大陆村史馆(卜庄镇大陆村)↓
10马渠村史馆与“红色马渠”革命旧址群(龙池镇马渠村)↓
马渠魏坚毅故居修复前
马渠魏坚毅故居修复后
马渠陈挺故居修复前
马渠陈挺故居修复后
11马渠村革命文物日常管理采取党员认领方式↓
12王滨(电影《白毛女》导演)故居暨王滨电影艺术馆(卜庄镇夏店村)↓